中国老舍研究会网站

追忆老舍出生地:小羊圈胡同

2012-12-7 21:48|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查看: 3513| 评论: 0|原作者: 赵明宇|来自: 北京娱乐信报

摘要: 追忆老舍出生地:小羊圈胡同“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的一切都属于北京……北京有很多老舍的足迹。这本小书,就是老舍足迹的第一本系统的记录。……它很真实 ...
追忆老舍出生地:小羊圈胡同

“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的一切都属于北京……北京有很多老舍的足迹。这本小书,就是老舍足迹的第一本系统的记录。……它很真实,这是我敢担保的,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这是老舍夫人胡絜青为1986年出版的《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做的序言中的一段话。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这本书的作者李志强先生,听他回忆了20年前的一段难忘的故事。

  1984年,在北京出版社工作的李志强萌生出一个念头,想把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记述下来,为后来者留下研究资料。他的这个想法与舒乙先生一拍即合。舒乙先生说,父亲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就是十处,工作和接触过的更过,这些地方不少被写进了他的作品。……这些地方,现在有的已被拆除,有的正准备拆除,很需要系统地把它们拍照下来。否则,将是莫大的憾事!这件事得到北京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社里派了一名摄影师和一部汽车协助工作。1984年的10月,在舒乙先生的指挥下,李志强与研究老舍的王行之,以及摄影师张肇基一行四人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走街串巷、寻村访舍。

  李志强介绍,这本书基本上是以老舍先生的成长史为线索,搜集了老舍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的各个场所。他说非常遗憾的是,在他们此次寻访过程中,有的故居刚刚拆除,他们没来得及拍照。如老舍家的对门,原来是他组织残疾艺人培训的地方,在他们拍照之前刚刚拆掉;老舍曾经参加过教会会议的公理会附堂,也因他们迟到一步,而无缘相见。所幸的是,附近的老人刚好在建筑拆掉前拍了照片,老人把底片借给他们翻拍了一张,弥补了他们的遗憾。

  在接受采访时,李志强先生说,在《老舍在北京的足迹》中发表的照片只有40多幅,而当年他们拍摄的照片有数百幅之多。在图书问世后的20年里,他一直没有间断相关资料的收集。20年后的今天,他希望能够将原来的图书进一步丰富,将他新收集的资料和原来没有发表的照片补充在原来的书中,为研究老舍先生提供资料。

孩提岁月:从小羊圈胡同走出的平民作家


小杨家胡同(小羊圈)八号北房——老舍诞生地

  老舍先生出生地是小羊圈胡同8号(现在名字叫“小杨家胡同”)。他童年时代经常游玩的地方就在小羊圈胡同周边,如护国寺、新街口大街、积水潭等。李志强认为,童年的遭遇对老舍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了他将成长为平民作家。

  老舍最初是在离他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庙里的改良私塾念书,在那念了不久,就转学到西直门内京师公立第二两等小学堂插班念三年级。老舍在这里读了近三年,因为它要改为女子学校,便又转入南草厂第十三小学。李志强他们到这里拍照的时候,看到大部分房子已被拆除,腾出一片空地准备盖新房。但在空地北侧,完好地保存了三间北房,正是当年老舍念书时的教室。1912年,老舍从这里毕业后,考入北京市立第三中学,分在初中一年级四班。校址在西城祖家街,是一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建筑群。可惜,他在这里只学习了一个学期,因为交不起学费,他考入了免费供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老舍上师范学校的时候,先后呆了两个地方,前期的校址在西城丰盛胡同现在的13号,后期的校址在官园附近的端王府夹道,现名育幼胡同。

工作时代:遇到许地山受其鼓动发表小说

老舍学专题网站图片

缸瓦市教堂大门

  1918年9月,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被任命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即现在方家胡同小学)校长。这所学校在东城雍和宫大街西侧,国子监街南边的方家胡同里。当年,方家胡同小学只有西院,现在东院也划归小学。为了把两院统一起来,拆除了西院东南角的一间东房作为两院通道,这拆除的东房正是当年校长室的一部分。原来的校长室现在剩下两间,老舍就在这个“校长室”整整住了两年。

  1920年9月,老舍被提升为关厢路西郊外北区劝学员。但在这里他的认真和积极受到冷落,使他心灰意冷,以致生了大病。病好后,他在西山卧佛寺疗养了一段时间,后又搬到北京市基督教会缸瓦市教堂。这个地方是老舍走向社会后的重要一站。在这里,他学习英文,认识了教堂负责人宝乐山及英国人埃文斯,后经他们介绍到英国教书;在这里他认识了作家许地山,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在许地山的鼓动下拿去发表的;在这里他接受洗礼参加了基督教,并发表论文,用爱国主义思想改造教会。

初遇爱情:与胡絜青首次见面的地方

  1924年,老舍去英国当了5年老师,1929年夏天,他辞职辗转法、德、意和新加坡,1930年春回国。回北京后,他住在老同学白涤洲家里——西城烟筒胡同6号,现在是9号。这里就是他同胡絜青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胡老听说李志强他们要到白涤洲先生的故居去拍照,不顾高龄,也要到那里看看。一则想故地重游,二也是想看看他的师母、黎锦熙先生的夫人,黎锦熙先生的夫人原与白涤洲先生住一个院。没想到,胡老兴冲冲而来,却被告知,老人几天前刚刚去世,差几天不到百岁。

解放之后:办公地见证在世最后一天

老舍学专题网站图片

霞公府街15号 解放初期北京市文联所在地,右窗为老舍的办公室

  老舍为母亲办完八十大寿后,离开北京。这以后的14年,他辗转武汉、重庆等地,后来又到美国讲学。直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老舍重回北京。1950年4月,他与家人搬进了东城兹府丰富胡同10号,现在的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夫妇在这里种下了两棵柿子树,后来胡絜青就给这个小院起名为“丹柿小院”。老舍在这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如《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等。他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直至去世。

  1950年5月,北京市文联成立,老舍任主席。办公地点在东城王府井大街南口霞公府街15号,现在是北京饭店职工宿舍。1956年,北京市文联搬到西长安街7号。新的办公地点是一个“单位大杂院”,文联在大院的紧后身,老舍此后一直在这里办公,一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

生命尽头:母子二人离世地只隔咫尺

  老舍人生的最后足迹是在北京城西北角的一个小小的湖边消失的。这个湖,就是新街口豁口外的太平湖。李志强来到这里的时候,湖已经填平,成了地铁车辆段的停车场,四周是围墙,里面是高大的厂房。舒乙先生说,如果从这里向南划一条直线,越过护城河,穿过原来的城墙,正好是老舍母亲的故居。老舍最爱他的母亲,母子二人离开人世的地点,原来近在咫尺……

老舍学专题网站图片

太平湖现为地铁车辆段的停车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舍研究会 老舍学网站 ( 工信部 京ICP备15044481号 公安 11010802029916 )

GMT+8, 2024-3-29 19:41 , Processed in 0.03404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