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舍研究会网站

如果老舍大难不死

2014-1-29 19:14| 发布者: 老舍学| 查看: 1079| 评论: 0

摘要: 如果老舍大难不死 -------------------------------------------------------------------------------- 作者:范亦豪 来源:青海新闻网20060907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9日 www.laoshexue.com   一进入八月, ...

如果老舍大难不死
 
--------------------------------------------------------------------------------
 
作者:范亦豪 来源:青海新闻网20060907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9日 www.laoshexue.com
 
 
 
 
  一进入八月,常常不由地会想起老舍在太平湖的那一幕,重又勾起多年的疑问和无尽的遗憾。1966年8月24日,那—天一夜,老舍独坐在湖畔,身边一地的烟头,他想的是什么?是什么让这么一位坚强了一辈子的大作家决然地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世界却不留下一个字?老舍是不是成心地留下这么一块无字碑——“你们咂摸去吧!”让它成为永远也破解不尽的谜?这就成了说不尽的老舍之死。 
  现在,我倒想换个角度,说说如果万一老舍大难不死……
  老舍辞世那年才67岁,我常常暗自设想,如果真的没死,再多活20年总可以吧,而今八十多岁是很常见的。真能这样,以老舍的创作能量和勤奋,他能再干多少事呢?
  那么,我们就不妨“如果”一回吧!
  文化大革命一旦过去,老舍精神上松了绑,放开了手脚,我想,他第一要干的事就是赶紧完成酝酿多年的三部长篇。这是老舍1949年从美国回来之前就考虑成熟了的以北京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它绝对是老舍的绝活。但是,他没料到,登舟上陆以后面对的创作环境告诉他:您另打主意吧!他明白,原来这套打算只能压在箱子底儿了。
  直到1961年底1962年初,形势有点儿松动,文艺界来了一阵“小阳春”天气,老舍兴冲冲地动笔写这计划中的第一部。这就是以自己家史的形式描写京城内满族的人生百态、精神风貌、历史变迁的长篇,命名为《正红旗下》。正当老舍十分投入,进到亢奋状态时,空气却突然转寒,极“左”飓风卷土重来,老舍只得黯然搁笔。这部预想中的鸿篇巨制只开了个头儿,成为绝唱。就目前看到的这个序曲已经预示着百科全书的规模,语言功力更令人叫绝,只此十一章八万字已堪称奇葩。所以冰心曾叹为“千古遗恨”。 有位著名作家估计这部书如果完成也许可以和《红楼梦》媲美,能不能“媲美”我不敢保证,但可以肯定是不同凡响的力作。
  计划中第二部长篇要写的是旧日许多苏州、扬州女子被拐卖到北京八大胡同的悲惨故事。这些属于青楼女子的世界和命运,与《月牙儿》《微神》《小福子》比起来,又会有无数特异的东西。
  第三部是要写北京王公贵族、遗老遗少玩蟋蟀、斗蛐蛐儿,勾心斗角欺压百姓的事,写他们的故事对旗人老舍来说更是现成的,是拿手的,必是绝活!
  “这三部反映北京旧社会变迁、善恶、悲欢的小说,以后也无人能动笔了!”这是老舍对他的老朋友王莹夫妇说的,流着泪。时间是1966年4月,距他去世的日子四个月。
  所以,真有这个大难不死的“如果”,老舍能不赶紧实现这桩夙愿吗?
  老舍还有一个念念不忘的心愿,那就是写悲剧。在1957年3月的“早春天气”,老舍忍不住发表了一篇《论悲剧》,对悲剧遭到冷落谁也不敢写的情况提出尖锐的质疑。谁知,没过三个月风云突变,还算万幸,这篇东西没有给他投来一顶“右派”帽子。然而从此老舍没敢再提这个不合时宜的谬见。
  如果他能活到文化大革命之后,能不身体力行让咱们看看他写的悲剧吗?
  巴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后以一部《随想录》深刻总结了他的反思,老舍有没有可能也公开他的思考呢?有人以为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年一向比较“听话”,因而是顺利的。实际上十七年里他始终在失去自我和恢复自我的矛盾的心态中挣扎。老舍不是没有独立见解的作家,他早就反对“拿文艺为宣传的工具”,认为这样一来“文艺便成为奴性的”,可是在极左路线统治的时期他又不能不遵命。他只能在控制稍有放松的短暂间隙,才难得地在夹缝中找回他的自我,写出《茶馆》《正红旗下》这样的体现大师本色的杰作。
   他本人的处境也有他冷暖自知的苦衷。由于他过去的文艺思想和“迟到”(在美国停留三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北京)这个无可挽回的历史,在一些文艺界领导和作家眼里他始终是个自由主义者、民主个人主义者,不是自己人。在老舍遭红卫兵围斗的时候,有那么一位作家跳了出来揭发老舍,说:“新中国成立前他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火上浇了这盆油,群情更加激愤,毒打升级。
  十七年中多次政治运动里,老舍或因被愚弄或迫于压力的确说过随声附和的话、违心的话。以老舍的正直、真诚和自尊在当年就已经不时流露出内疚的心情。他的良知和清醒使他经常无法摆脱痛苦的自省。了解老舍的人知道他的内心是忧郁的,老舍一旦有说真话的条件,也该有他的《随想录》或《思痛录》吧? 还有,如果老舍大难不死,很多人还用得着一提起诺贝尔文学奖就愤愤不平吗?但我更以为对老舍这位大师来讲,他的价值难道还需要用诺贝尔奖这把尺子来衡量吗!
  我这一连串的“如果”当然不过是臆想,我只是在难耐的遗憾中,粗粗地估量一下这损失的分量而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中国老舍研究会 老舍学网站 ( 工信部 京ICP备15044481号 公安 11010802029916 )

GMT+8, 2024-3-29 21:45 , Processed in 0.0359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